有著“全球鋰礦價格走勢風向標”之稱的澳洲Pilbara鋰精礦在9月下旬的拍賣中再創新高,相較于上次拍賣價格上漲約10%,對應鋰鹽的生產成本約為50.4萬元/噸。但是與之對應的碳酸鋰企業利潤空間當前卻幾乎被壓縮殆盡。據產業在線含氟鋰鹽周報數據顯示,2022年9月23日到29日,工業級碳酸鋰國內主流出廠均價為48.75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國內主流出廠均價為50.98萬元/噸。
因此哪怕僅從成本角度考慮,碳酸鋰價格也仍有上漲空間,而下游鋰產業鏈只得被動承受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在成本壓力下,原本處于下行區間的六氟磷酸鋰市場再起波瀾,從6月底開啟上漲走勢。產業在線預計,二十大臨近,六氟磷酸鋰原材料量縮價漲格局還將延續,且需求端有剛需支撐,預計六氟磷酸鋰市場短線或在成本驅動下仍存上漲空間。
供需擴產周期不匹配是產業鏈矛盾現狀主因
長期規劃產能過剩,短線上游原料緊缺,是當前鋰產業鏈面臨的矛盾現狀。究其原因,從原礦、鹽湖,到鋰鹽,再到電解液乃至于電站、汽車,整個鋰產業鏈擁有多個環環相扣的復雜環節。其中,上游原礦通常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建成投產,之后大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達產,鋰鹽鹽湖從開建到達產也需要四年左右。但是正極材料和電池生產線的建設通常不到一年,并且很快就能達產。
這樣一來,鋰電池產業鏈出現上下游步調不一致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雖然近兩年在需求拉動下鋰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并進一步刺激了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鋰原料企業投建新項目的積極性,但這些擬建和在建產能距離真正的商業化運作仍存在市場幾乎難以承受的時間間隔。
其實早在本輪行情到來之前,國內鋰原料龍頭企業天齊鋰業就已經大幅舉債收購鋰原料產能:2012年,當時體量尚小的天齊鋰業憑借財團和債券融得的約38.76億元控股了澳大利亞泰里森,后者擁有全球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格林布什礦;2018年,天齊鋰業又多方籌措逾40.66億美元成功入股了全球范圍內含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成熟的阿塔卡瑪鹽湖。但即使在如此舉債收購的情況下,國內鋰資源仍經常處于供不應求狀態,行業內上下游擴產周期錯配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國內需求高漲,而供應短期偏緊,這次突破歷史新高的拍賣價不過是中資外流尋求外來貨源的一個縮影。
鋰原料或仍存一年左右的高景氣度時期
總體來看,鋰原料產業的高景氣度可以從需求和供應兩方面解讀。
需求層面,視角聚焦到國內,在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下,中國鋰電市場還存在著極大的擴張空間。2022上半年雖然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等帶來的沖擊,但是在“雙碳”政策逐步落地和市場環保意識增強的多重影響下,我國新能源產業仍然保持著極快的增長,并直接帶動了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出貨量的增長:1-8月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97萬輛,同比增長1.2倍;上半年儲能電池產量達到32GWh,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同比增長1.5倍。產業在線預計,2022到2024年,中國鋰電池產量將保持約20%的復合增長率。
供應角度,產業在線預計,2022年至2024年的全球鋰原料供應量的理論值分別為80萬噸、100萬噸和14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超30%,看似全球鋰原料產能已經過剩。但根據市場的實際表現,海外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例如智利政府擬組建國有企業參與鋰礦開發,澳大利亞政府對海外投資者的審核日趨嚴格,秘魯也力圖推進鋰產業鏈的本土化進程。
這表明海外擁有鋰資源的國家將更傾向于完善本土的鋰產業鏈,這很大程度上延緩了中資在海外的鋰資源的開采進程。因而,在當前的市場背景下,鋰原料雖然理論產能過剩,但實際產量仍難與需求匹配。
從長線來看,在鋰原料高景氣度下,為了共同的利益,上述各方終將在博弈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且國內外在建鋰原料產能也將于2023下半年到2025年迎來集中投產,屆時鋰產業將愈發成熟,高速發展階段伴隨的市場劇烈波動將再難現,市場各方的話語權也將趨于平衡。因此,未來一年將是鋰原料企業為數不多的掌控市場話語權的高景氣度時期。
政策和市場結合推進鋰產業創新進程
極大的市場話語權意味著定價權,鋰原料企業借此在2022年上半年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利潤:2022年上半年,天齊鋰業凈利潤同比增11937.16%,半年凈利甚至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贛鋒鋰業凈利潤同比增長412.02%。整個鋰產業鏈的利潤集中到了上游企業,這樣的市場無疑是不健康的。
為引導鋰鹽價格回歸理性,工信部僅是在9月上旬便先后兩次提及鋰鹽保供穩價的話題。9月2日提出要推動重點行業穩產保供,建立重點原材料價格部門聯動監測機制,引導碳酸鋰、稀土等重點產品價格回穩;9月15日再次嚴肅強調,各方要規范有序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嚴禁生產企業串通定價,要求生產企業不得嚴重背離成本定價。
對于鋰產業,在規劃產能過剩的競爭壓力和保供穩價的政策壓力下,單純的體量競爭已經不可取,應該將更多的資源用于優化產品的技術、成本、產能利用率等關鍵指標。
政策層面在鼓勵鋰產業技術創新方面也釋放多個信號。2020年9月8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要提升鋰等特色資源在開采、冶煉、深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水平;2022年3月3日,科技部等九部門共同印發《“十四五”東西部科技合作實施方案》,再次強調要健全鹽湖產業上下游協同創新機制,提高鹽湖鉀、鎂、鋰等資源高值化開發利用技術與產業化水平。
這種技術創新帶來的優勢也反映在了市場層面。在實際交易中,由于龍頭企業的研發投入更多,因此相較于業內其他企業,其六氟磷酸鋰產品也憑借更優異的產品質量具備一定的溢價空間,也更被下游企業所認可。
我們由此可以看到,國家正在將政策和市場兩方面相結合,力圖推進中國鋰產業的創新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