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通社頭條)"倫敦氣候行動周"期間,全球領先的循環經濟倡導機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MF)與寧德時代就"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愿景達成高度一致——推動電池循環經濟全面落地,同時助力新電池生產徹底擺脫對原生礦產資源的依賴。"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是首個由中國企業推動的循環經濟公益項目,同時也是首個覆蓋新能源產業全產業鏈、政府、學術機構等多方力量的協作網絡。
據預測,到2040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電池價值鏈將創造超過1000萬個就業崗位。為實現這一愿景,"全球能源循環計劃"的四大行動綱領同時發布,為電池產業向循環經濟全面轉型指明方向,推動產業系統性變革:
首先,重塑價值鏈體系,圍繞電池產業鏈上下游,賦能全價值鏈低碳發展。當前,寧德時代推出"時代碳鏈"管理系統,通過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每一個環節,推動整個價值鏈的系統性減碳,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循環流轉。
其次,產品再設計。從電池設計的源頭開始,融入循環理念,通過模塊化設計和"易拆解優先"的設計原則,開發更耐用、易拆解回收、可梯次利用的電池產品。寧德時代正在不斷提高電池生命周期,目前儲能電池循環壽命已經達到18000次,有效降低材料需求和碳排放。
第三,重構商業模式。重新定義電池的商業變現模式,從傳統的產品銷售轉向以共享服務為核心的新模式。寧德時代正在布局超過一萬個換電站的服務網絡,未來,通過換電、電池銀行、共享車隊等新模式,不僅能大幅降低用戶使用成本,更讓每一塊電池的利用率最大化。
第四,完善回收閉環。通過構建高效、規模化的回收體系,持續提升回收效率和同級循環比例,讓電池材料真正做到"循環再利用",這將從源頭減少對礦產開采的依賴,打造可持續的供應鏈。當前,寧德時代構建了全球最大的電池回收網絡,2024年回收了約13萬噸廢舊電池,生產了1.7萬噸鋰鹽。
閱讀全文: 「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愿景發布 推動電池循環經濟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