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國資出手,助力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
6月25日晚間,吉林華微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上海鵬盛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鵬盛”)擬通過處置所持公司全部股份的方式籌措資金,歸還對公司的占用資金及利息。
與此同時,為實現紓困上市公司,推動吉林省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國有資本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吉林省亞東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亞東投資”)擬受讓上述股份。
本次交易完成后,亞東投資將成為吉林華微控股股東,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吉林省國資委。
本次股權轉讓交易的總價款約為16.21億元。雙方約定,股權支付將優先用于償還上海鵬盛及其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余額(扣減上海鵬盛2023年度、2024年度分紅款)及利息共計15.56億元。
國資接盤化解占資僵局
吉林華微將易主,以圖徹底解決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問題。
根據公告,6月25日,吉林華微控股股東上海鵬盛與亞東投資、吉林華微及全資子公司吉林麥吉柯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吉柯”)共同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上海鵬盛擬將其持有的公司約2.14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2.32%)轉讓給亞東投資。
本次交易不觸及要約收購。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鵬盛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亞東投資將持有公司約2.14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2.32%),公司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為亞東投資,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吉林省國資委。
公告稱,本次股權轉讓有雙重考慮。一方面,為推動化解華微面臨的資金占用規范類退市風險,上海鵬盛擬通過處置所持公司全部股份的方式籌措資金歸還對上市公司占用資金及利息。另一方面,為實現上市公司紓困,推動吉林省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國有資本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亞東投資擬控股收購上市公司。
經各方協商確定,本次股權轉讓的總價款約為16.21億元,轉讓對價均以現金進行支付。
根據約定,轉讓價款優先用于償還上海鵬盛及其關聯方占用公司資金余額及利息共計15.56億元,相關款項將直接支付至公司指定的收款賬戶。
每年投入過億研發
國資為何要伸出援手?吉林華微是否具備競爭力?
官網顯示,吉林華微是集功率半導體芯片設計、加工、封裝、測試及產品營銷為一體的IDM型公司,2001年3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為國內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公司主要生產功率半導體器件及IC,目前已形成以IPM和PM模塊、寬禁帶半導體、IGBT、MOS、FRD、SBD、SCR及BJT等為營銷主線的系列產品,覆蓋了功率半導體器件全部范圍,廣泛應用于清潔能源、汽車電子、軌道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戰略性新興領域。
據披露,吉林華微擁有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多條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及IC芯片生產線,芯片加工能力每年322萬片,封裝資源每年24億支,模塊每年1億顆。
吉林華微稱,公司在終端設計、工藝制造和產品設計方面擁有多項專利,各系列產品采用IGBT、MOS等核心制造技術,其中IGBT薄片工藝、Trench工藝、壽命控制和終端設計技術等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
吉林華微具有功能齊備的功率半導體試驗中心,其中,可靠性試驗室是CNAS認可實驗室,并通過了汽車電子AEC-Q101試驗檢測能力認證,目前實驗室仍在升級改造中,已基本具備了車規級AQG324試驗檢測能力。
在研發投入方面,2018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研發投入均超過1億元。其中,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2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6.07%。
截至2024年底,吉林華微研發人員數量為791人,占員工總數的30%。
吉林華微稱,公司以技術為先導,通過持續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創新孵化模式建設打造半導體全產業鏈。公司將持續快速拓展,帶動上下游產業、地區經濟的發展,引領行業技術前沿與時代發展,樹立中國功率半導體的民族品牌,打造世界級的功率半導體企業。
同時,在經營業績方面,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吉林華微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58億元、6.43億元,歸母凈利潤1.28億元、5491.50萬元,二者均保持高速增長。
從上述信息看,吉林華微具備一定價值,在市場中仍然具備競爭力。
本次易主之后,國資入主,吉林華微將成為國有資本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形成市場化的法人治理結構,并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交易各方將共同維護上市公司的平穩過渡和穩健發展,共同促進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激發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吉林華微表示,公司將借助國有控股股東的資源優勢和管理優勢,推進業務拓展與資源整合,綜合提升公司經營質量和市場競爭力